“南都救助申报点”揭牌。
“丁零零丁零零……”昨日上午10点整,本报呼叫中心的热线电话声此起彼伏,电话是广大劳务工朋友们打进来的,他们有的就申请“劳务工关爱基金”相关事宜进行咨询,有的直接与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倾诉自己遭遇无助的不幸和无奈。3月1日是本报深圳新闻部成立九周年的日子,“深圳市慈善会·劳务工关爱基金”正式在本报设立申报点,房涛秘书长和本报热线组4名工作人员一起接听热线,短短一个小时时间,数百个求助电话打进来。
资助对象
●非深圳户籍并在深圳合法居住且工作满一年以上,在深遭遇突发性重大疾病的劳务工
●必须是在深圳本地的公立医院、镇级以上医院发生的医疗费用超过1万元
“我是四川绵阳的,和妻子一起在深圳打工好几年。年后不久妻子被检查出患有胆囊结石,现在在西乡人民医院住院,我东挪西凑借了1万多元让她动了胆囊切除手术,后来又发现有肾结石,实在没有钱继续治疗了。”在宝安西乡的赵先生第一个打进本报热线,诉说着自己为人丈夫却没能力为妻子治病的无奈。房涛秘书长拿起电话,耐心地为他解答申请劳务工关爱基金需要准备的各种材料。类似赵先生这样遭遇的人还有很多,电话大多由患者的老乡或者家属打过来,这些求助者大多身患重病,既有先天性心脏病,也有白血病,有卵巢癌,有尿毒症等。这些疾病都需要承担巨额费用,而作为外来工的他们大多家境贫困,即使举家砸锅卖铁也无钱负担上万元的医疗费用。
房涛秘书长在接听热线时介绍,该笔基金的资助对象是非深圳户籍并在深圳合法居住且工作满一年以上,在深遭遇突发性重大疾病的劳务工。申请救助的劳务工必须是在深圳本地的公立医院、镇级以上医院发生的医疗费用超过1万元。申请救助者必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和工作单位的有效证明,提供的医疗费用单据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资助流程
●本报将符合条件的求助者名单每月15日之前报送至市慈善会
●“劳务工关爱基金”评审小组审批确定最后发放的救助名单
●本报刊发每月的受助者表格,对外公布救助金额
“南都救助申报点”在本报成立后,本报热线接到劳务工的求助电话,将派出专职记者针对符合救助条件且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求助者进行调查并采写稿件,于每周二的公益版见报。本报将每月统计一次求助人数,将符合条件的求助者名单每月15日之前报送至市慈善会。市慈善会汇总并审核所有申请材料后,交由“劳务工关爱基金”评审小组审批确定最后发放的救助名单。该笔基金每月发放后,本报预留固定位置刊发每月的受助者表格,对外公布救助金额。
“劳务工关爱基金”采取评审工作与接收申请工作相分离的原则,慈善会不参与评审工作。评审工作主要由市人大代表、市政协代表、律师及媒体代表组成的“劳务工关爱基金”评审小组来进行。评审小组于每月底召开评审会议,对当月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批。届时,本报深圳新闻部主任陈文定将作为该基金评审委员会的七位评审评委之一,参与该基金每月一次的评审工作。
据悉,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劳务工及其子女的救助,在对劳务工进行医疗救助的基础上,“劳务工关爱基金”进一步拓宽其救助范围,推出了劳务工子女唇腭裂或肢残救助项目,“外来女工流动学校项目”以及开展对劳务工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等。2009年拟推出劳务工子女重病救助项目,方案已获批准即将启动。
求助故事
1
11岁儿子突患白血病
“我11岁的儿子现在身患白血病躺在儿童医院里,心里还想着参加今年6月份举行的毕业小考呢。”来自四川内江农村的雷觉贵在电话里面讲述,在儿子没有生病之前,他在宝安区西乡一家建筑工地打工,妻子刘白秀在西乡一家电器厂打工,11岁的儿子雷波在西乡永联学校上小学六年级。日子虽然并不宽裕,但是儿子学习成绩好,且听话懂事让夫妻俩觉得生活很有盼头。十几年打拼下来,两口子也攒下了近4万元存款,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很幸福。
可没料到,好景不长,去年11月28日儿子雷波突然发病,身上多处出现紫色斑块并连日发高烧。雷觉贵急忙带儿子去市儿童医院检查,医生却告诉他儿子患的竟是白血病。“我老婆当时在医院就晕倒了,好半天才醒过来。”雷觉贵说。好在医生表示,小雷波患的这种白血病尚处于初期是可以治疗的,经过一年的治疗治愈可能性有80%.为了给儿子治病,夫妻俩到处求助、四处借钱,经过半年的治疗陆续花费了12万多元,小雷波病情明显好转。可是,目前欠下医院3万多元没能力还,后期巩固治疗的费用也没着落。
“从去年住进医院到现在,儿子一直没有离开过医院。我也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失业了,天天在医院陪儿子。”雷觉贵说,儿子所就读学校的老师为他送来了六年级的课本,小雷波不想耽误学习每天都躺在病床上看书。“还有几个月就要小考了,他还想着等病治好了参加毕业考试呢。”说到这里,雷觉贵一阵哽咽。
2
身患眼疾心系他人
今天45岁的赵祝平是陕西宝鸡人,有着陕西教育学院的专科文凭和陕西中医学院的本科文凭。在来深圳之前,他是当地中学的一名骨干语文老师。1998年,爱好文学创作的赵祝平告别了自己的教师生涯,来深圳寻求梦想。之后他又加入到深圳义工的队伍中,成为市义工联信箱组的一名成员。因为患有眼疾视力受损严重,赵祝平的生活陷入极度困境。据他介绍,汶川大地震期间,他曾捐出过1000元钱。但现在,为了多挣点钱,租住在盐田的他不得不每天下班后去边检指挥中心周围一带拾荒。
“我现在在一家诊所做针灸推拿,每月工资收入还不到1998年前我教书的工资水平。”赵祝平表示,由于早些年在自学过程中视力严重受损,从2003年至今,他前后回到西安在二甲医院动过6次手术,但手术效果并不理想,视网膜几度脱落濒临着致盲的危险。“其实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牛仔裤破了我会想办法补上让它更加艺术化。我穿的衣服虽然简单但是整洁干净。”赵祝平说话的语气中,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由于大哥二哥先后去世,均留下未成年的儿女,赵祝平平时除了要负担自己的生活费外,还要负担侄子侄女的学费。“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我的眼疾早点治疗好,找一份相对正式的工作,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赵祝平说。对于他的这个愿望,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听后表示,对于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慈善会愿意帮他申请“阳光救助基金”,争取为他免费治好眼疾。
启事
亲爱的劳务工朋友,如果您来深打工满一年时间,如果您目前尚属于非深户籍,如果您自2007年后因为重大疾病在深圳已发生的医疗费用在一万元以上,敬请拨打本报求助热线83325000.本报作为该基金的唯一媒体申报点,将按照相关流程指引你申报。对热线电话中具有新闻价值的求助,本报拟派出记者进行调查采访并在公益版见报。
采写:
本报记者 徐佳丽
摄影:
本报记者 陈以怀
编辑:刘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