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度对接港澳所需、深圳所能、湾区所向;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努力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最佳首选地;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努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着力建设幸福深圳,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为深圳定下的2019年多个发展目标
受到广泛关注
1月22日,参加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市民政局局长廖远飞透露,日前我市印发了《关于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以实际举措推动全市社会组织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中实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深圳积极培育新兴社会组织,有力推动民营经济壮大、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和科技新生态的形成,涌现出华大基因、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等一大批跻身全球领先水平的民办科研机构。
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市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2018年共评出5A级社会组织35家,较好地发挥了行业领头雁的作用。深圳还严密部署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积极为净化发展环境、壮大民营经济、减轻企业负担作出贡献。
廖远飞表示,无论是新一轮机构改革还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深圳社会组织都被寄予更高期望,应有更大担当和作为。今年的“两会”上,就经济、科技、民生等领域的热点难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有不少“链接”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若干措施》在总结近年来深圳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和改革创新成果的基础上,也针对当前深圳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强基础”“补短板”“提质量”“求实效”,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改革创新举措。
健全社会组织准入退出机制
据介绍
今后我市将主要从六个方面
加快推动深圳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 完善社会组织准入退出机制;
☑ 健全社会组织监管体系;
☑ 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 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
☑ 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 加强党对社会组织工作的领导。
最重要的改革
实施社会组织分类登记、强化社会组织登记审查、健全社会组织退出机制。从鼓励、限制、禁止等三个层面统筹规划,明确社会组织分类培育发展清单,即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四类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其他社会组织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
最主要的特点
通过党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推广在社会组织派驻“第一书记”、配备专职党建组织员;建立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区域兜底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格局,将党建工作全流程嵌入社会组织登记管理、购买服务和评优评先等各个环节。
最严格的要求
对社会组织加强了“综合监管”。明确将社会组织的负责人、资金和社会组织涉外活动、重大事项作为监管重点;实现多个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和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助力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廖远飞透露
为推动社会组织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和科技产业变革、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要继续引导培育社会组织发展,扶持力度前所未有。
具体包括
☑ 分领域制定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政策;
☑ 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 完善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 促进社会组织集聚园区建设;
☑ 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
要通过政策优惠、项目资助等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大湾区内的社会组织合作,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引进工商经济服务类、科技类国际社会组织落户深圳;依托前海蛇口自贸区,建立国际工商协会聚集区。
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方面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和拓宽民办科研机构等的产业发展资金申请范围,利用现有专项资金或通过部门项目经费统筹安排,提升社会组织在相关产业领域的竞争力。
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方面
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范围和规模,对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公益慈善、行业管理等公共服务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向社会组织购买。
来源:深圳商报
记者 秦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