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规动态
(一)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2025年4月14日,民政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民政领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出台的专项政策文件。(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官网)
【解读】
为破解养老护理、殡葬服务、残疾人康复等民生领域技能人才短缺、结构失衡、职业吸引力不足等难题,提升民政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民政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意见》,提出从“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四大维度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目标是到2030年显著扩大人才规模、提升专业素质,并改善社会认可度。该《意见》共六部分 15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在人才培养方面,当前基层民政技能人才存在受教育程度不高、培训经费不足等问题,一些领域技能人才存在缺口。对此,《意见》明确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公益慈善、社会组织管理等民政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紧缺人才培训,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常态化培训制度,采取岗前培训、集中轮训、岗位练兵、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提供职业培训补贴以及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等,并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评估调整机制。
在人才使用方面,针对当前民政高技能人才管理班组、带徒传技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引才留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意见》明确要优化岗位使用机制,鼓励用人单位优先选拔民政高技能人才参与机构管理,支持其参加培训深造、同业交流、技术创新等活动,畅通民政高技能人才向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流动渠道。
在人才评价方面,针对基层反映的评价机制不完善、参加职称评审渠道不畅等情况,《意见》明确,要拓宽职业发展通道、畅通技能等级认定渠道、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健全人才评价机制,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在人才激励方面,针对基层民政技能人才待遇偏低、津贴补贴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意见》强化激励保障,综合了涉及技能人才津贴补贴的各类政策,明确要提高人才待遇水平,完善人才津贴补贴制度、加大人才激励表彰力度,既用事业引才育才,也用待遇稳才留才,充分激发广大民政高技能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关于加强新时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出台,为慈善行业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等方面亦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有助于促使慈善行业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慈善行业打造一支专业、高效的慈善服务技能人才队伍,为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财政部关于印发《民间非营利组织新旧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
为确保 2024 年 12 月 20 日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财会〔2024〕25 号)能顺利施行,实现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2025年4月16日,财政部印发《民间非营利组织新旧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网)
【解读】
《规定》对民间非营利组织如何进行会计新旧制度的衔接进行了具体规定,为民间非营利组织提供了详细指导,其中包括设立新账、登记新账科目余额以及会计科目和财务会计报告的衔接等衔接工作。
各慈善组织财务人员应抓紧学习新修订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做好衔接工作。尤其是,在新旧制度衔接过程中,慈善组织财务人员务必保留好转账工作底稿、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等相关资料,以备后续审计、检查或内部复盘使用,保证会计处理过程的清晰、透明与合规。
二、监管动态
(一)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慈善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及公示期限目录》的通知
2025年4月16日,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促进慈善领域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北京市民政局结合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职权调整等情况,发布《北京市慈善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及公示期限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官网)
【解读】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等上位法的修改,为确保行政执法的合法合规性,北京市民政局对其慈善领域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予以及时调整,使之与上位法衔接。
北京市发布的《目录》将慈善领域行政处罚事项从23项扩展至35项,并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违法所得金额、社会影响等因素,将处罚分为“一般”“严重”等级别,明确违法行为以及相应的违法依据与处罚依据,并根据执法实践和探索,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情节、频次、违法数额、社会影响以及改正情况,对行政处罚事项的违法情形、裁量阶次、裁量基准幅度进行细化、量化,同时还明确了处罚公示期限以及可依申请缩短公示期。
而就深圳而言,深圳发布的《深圳市民政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及《深圳市民政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表》系于2020年发布,其虽涵盖12大类131项行政处罚,但其存在滞后于新法要求的情况,无法与202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进行衔接,且相比于北京市发布的《目录》《深圳市民政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表》未明确处罚公示期限调整机制,也未规定缩短公示期的条件,这可能影响社会组织信用修复的灵活性。
鉴于此,深圳市慈善组织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对照北京《目录》中的高频违规行为(如未按宗旨开展活动、挪用慈善财产、关联交易损害利益等),排查是否存在类似风险点;参照北京对违法所得金额、违法次数的量化标准,建立内部风险评级机制;并积极关注有关深圳市民政局的行政裁量权标准的规定。
同时,在此也呼吁深圳市民政局应尽快启动裁量基准修订工作,通过细化量化标准、优化公示机制,构建与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衔接的监管体系,为慈善行业提供更明确的合规指引和更公平的法治环境。
三、实务动态
(一)民政部等11部门关于印发《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精准关爱帮扶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5年4月11日,民政部等11部门印发《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精准关爱帮扶行动方案》,聚焦农村留守妇女中的低收入妇女、重病妇女、残疾妇女以及合法权益受侵害妇女等困难群体在就业增收、权益保障、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对加强精准关爱帮扶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官网)
【解读】
2019年,民政部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近年来,各地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大力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还有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因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劳动就业能力偏弱、家庭照护负担过重、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等原因,面临生活、就业、心理健康等实际困难。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精准关爱帮扶,民政部等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基层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精准关爱帮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农村留守妇女是指丈夫连续外出务工、经商等半年以上,本人留在农村居住生活的妇女。《方案》就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的精准关爱帮扶行动主要规定了6项重点任务。
一是开展精准摸排建档。对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建立信息台账并做到定期更新,确保底数清、对象明。
二是强化基本生活保障。通过民政救助、公益慈善、发放残疾补贴、提供康复服务等方式,兜牢基本生活保障。
三是加强就业创业扶持。通过培训赋能、特色业态帮扶、就业促进行动、积极开发城乡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岗位和公共服务岗位等,加强就业创业扶持。
四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推动文化体育下乡服务、鼓励举办乡村文体活动、引导社会力量深入乡村开展公益文化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五是加强权益维护保障。鼓励农村留守妇女广泛参与村民委员会选举和村民议事会等议事协商活动,加大对侵害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和惩治力度,支持农村留守妇女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加大对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健康服务力度。
六是共建和美温馨家庭。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提供家庭教育支持服务,引导农村留守妇女共建和美温馨家庭。
《方案》的出台,既是破解留守妇女多维困境的迫切需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深圳市慈善组织而言,需以该《方案》为指引,以“精准化”为核心,借鉴国内成功案例,通过技能赋能、资源整合与数字化创新,推动帮扶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型,同时积极参与政策优化,为全国提供“深圳经验”。
(二)民政部举行2025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2025年4月14日,民政部举行2025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国际合作司)副主任李婉丽主持发布会,并通报第一季度以来民政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官网)
【解读】
根据民政部新闻发布会的报告,2025年一季度以来,民政部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部署,在民生兜底保障、社会组织管理、区划地名管理服务、社会事务管理、老龄工作、养老服务发展、儿童福利保障、慈善事业促进八个方面,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其中,与慈善组织相关的工作进展情况有:
1. 加快修订《基金会管理条例》;
2. 出台《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办法》,常态化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
3. 部署开展2024年全国性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外国商会、国际性社会团体年检工作以及2024年慈善组织(基金会)年报年检工作;
4. 启动开展第十三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扎实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
5. 加强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管理。
同时,根据民政部下一步工作安排,在慈善领域,民政部后续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1. 推动修订《基金会管理条例》,研究制定《社会团体年度检查办法》;
2. 加快推动健全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慈善信托、公开募捐服务平台管理等慈善领域法规制度;
3. 筹备组织第五次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评比表彰;
4. 持续开展“中华慈善奖”评选工作
5. 推进实施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等。
民政部2025年二季度新闻发布会释放了民生服务精细化、慈善监管规范化、乡村振兴协同化的政策信号。因此,慈善组织需持续关注慈善领域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等的出台,以合规为基、创新为翼,争当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真正助力民生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