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慈善会正式公开改革方向,希望在传统官办组织和草根社会组织之外,探索出一条结合两者优势的“第三条路”。
有专家称此为“嵌入式管理模式”,既不会压制慈善组织的活力,又不会使慈善组织脱离政府的管理。“通过这种方式,慈善会整合了大量的社会力量,而自己正是这一社会力量的中心。由此,政府可以通过牵动慈善会的方式,带动这些社会力量,从而实现社会治理工作。”慈善公益领域资深学者褚蓥认为。
多年来市慈善会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促进了社会结构优化和社会治理提升,为全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丰富经验。而在新的《慈善法》亟须落实的大背景下,市慈善会将启用新定位、新班子、新架构、新战略,迎接新挑战。
据了解,市慈善会定位为具有广泛动员能力及社会影响力的、立足价值倡导和行动解决社会问题的深圳枢纽型慈善组织,并将于年内重点完成机构战略调整,稳定实现换届转型。
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表示,将围绕民政民生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对慈善会的使命和宗旨达成共识,以争做中国慈善公益先锋力量和社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排头兵为目标,完善慈善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理事会运作机制,科学修订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时,市慈善会也将着力提升现代非营利组织管理,探索慈善工作管理新路子,进一步提高慈善会的执行力和创造力。
遵照《慈善法》和章程规定,新的市慈善会将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秘书长负责制,建立学习型组织制度。
这也意味着,市慈善会与市民政局将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市民政局由行政管控责任转变为业务主管单位,主要进行行业监管和公共服务,民政局领导派驻监事会,对稳健推进改革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市慈善会成为具有独立法人治理结构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慈善组织。
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推动慈善会换届工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组织实现专业高效健康运作。
业内专家解读,市民政局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勇于涉足深水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事业单位改革将产生一大批新的社会组织,为公益行业增加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费随事转,改革和提升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也将释放出一个巨大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空间,民政先行先试值得肯定。
这标志着市慈善会正式成为名副其实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有效理顺了公益慈善体制机制,有利于慈善事业实行政社分离,管办分离、各自回归本位。但同时,市慈善会“去行政化”改革之后,主管部门不是一放了之,而是回归本位,各尽其责。
比如,市慈善会还会有“扶贫济困”等职能,由民政部门指导,同时,政府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而不是直接财政拨款的形式让改革后的市慈善会承接更多的公共服务项目。
褚蓥将此类型定义为“嵌入式管理模式”,认为是官办组织向整个社会嵌入的枢纽,此前宝安区慈善会有一些经验,这次市慈善会改革值得持续观察。
改革之后的市慈善会将实现架构上的瘦身和业务上的瘦身。
架构上,以往慈善会工作人员半数以上是由行政体制内人员,行政主导意识比较浓,科层制的管理体制使得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比较趋于严谨保守,议事流程比较长,在及时回应社会诉求、网络募集程度等方面略显不足,志愿服务的参与度还不够高。这次市慈善会大换血,启动“去行政化”策略,一批市慈善会编制内工作人员选择换岗前往民政局其他事业单位工作,市慈善会则希望借鉴国内外先进慈善组织的宝贵经验,同时跨界学习优秀社会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一支专业、高效、有生命力的慈善工作队伍。
业务上,市慈善会将会紧扣民生,精准扶贫,把“最后一公里”与“超前行一步”相结合,推进四大板块“慈善战略”布局。
“首先,民政民生依然是市慈善会的主旋律。”房涛强调,市慈善会是市委、市政府发动各界精准扶贫和对口帮扶的主要枢纽组织,是民生慈善事业发展的风向标,将继续十年如一日,协办广东扶贫济困日暨市慈善日和慈善月活动,为全省扶贫开发和深圳扶贫“双到”工作提供最重要的社会慈善推动力。
同时,市慈善会将进一步明确该会社区发展、创新教育、健康促进和公益金融等四大战略慈善板块及其规模化发展路径,通过战略“瘦身”提升机构核心竞争力。
房涛称,希望将市慈善会向城市级总社区基金会转型发展,以社区为土壤,以教育创新和健康促进为社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两大专有平台,以公益金融为工具和手段,推动社会问题解决和社会善治,成为推动中国慈善公益创新的一个试验田。
按照市慈善会计划,将率先推动质量慈善,以及文化慈善、民生慈善、战略慈善、服务慈善、智慧慈善、生态慈善,慈善不仅是赈灾济困,而是落实慈善法的大慈善理念,成为一种“+”或者“链接”的状态,可以“+”多个领域实现互通共享。无论是冠名基金还是社区基金会,公益星火还是公益金融实践,在理念创新和跨界合作上,深圳市慈善会始终走在前列。
“慈善+”进一步意味着需要建立新的慈善生态。
深圳市慈善会成立14年,作为市捐赠主渠道,募捐总额累计达27.97亿元,持续保持深圳同类组织最大规模;开展慈善活动2502场次,救助困难群众逾百万人次;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组织奖、中国慈善推动者、鹏城慈善突出贡献奖、中国慈善百人等多项殊荣。深圳因城市人均捐赠第一而被誉为全国最慷慨城市,且蝉联全国七星级慈善城市称号。
这次改革的主导者强烈意识到,随着转型不断推进,市慈善会需要发挥市捐赠主渠道和现代枢纽型组织的作用,包含分配资源、培训学习和国际交流,带动全深圳乃至全国的社会慈善公益生态革命。
过去市慈善会沿用募用一体的运营模式,支持、辐射、带动全行业慈善组织的作用有限。今后市慈善会要从构建慈善生态链条的新站位,推进慈善款物募用分离。同时,市慈善会采取协议委托、公益招投标、联合劝募、公益创投等多种方式,把慈善资源分配给有服务专长的慈善组织,既缓解基层慈善组织、小微慈善组织等面临的资金难题,又加快转型定位成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为加快形成深圳良性上下游关系的慈善组织分工协作新格局破土点题。
市慈善会计划建立深圳慈善组织孵化、创新、交流的枢纽性平台和创新基地,配套相关政策资源、社会价值投资平台和公益产业资本,搭建专业导师团队和公益私董会,资助社区教育、健康、公益金融等领域创新型社会组织的成长,促进深圳公益慈善的创新和发展。
资金募集方面,市慈善会将创新多元化资金募集渠道,健全慈善捐赠机制。市慈善会尝试将其冠名基金定位为非公募基金会的孵化器,研究制定冠名基金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做到依法行善,同时,提高现有互联网筹款利用率,进一步开发微信、支付宝、微博等互联网筹款平台。
按照这一思路,市慈善会工作正在进一步规划和部署。比如“来深建设者关爱基金”“雏鹰展翅”等优质品牌项目将继续优化,更多公益金融工具将用于发挥公益慈善的输血和造血功能,深善空间和社区创新动力驿站将进一步提升;而用于培育公益人才的公益星火,将以现代公益麦肯锡为目标深入推进。